9月12日下午,中国地名学会在京举行“地名经济圆桌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发布“地名经济”基本定义,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理论支撑。中国地名学会会长王胜三、执行会长兼代理秘书长陈士国出席会议,会议由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编办原司长唐进主持会议。
会议邀请了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蓝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全球领导力秘书长顾常超,国家乡村振兴局健康帮扶工作办公室主任范才正,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原科研处处长杨师等专家参加研讨。
会议围绕地名经济的基本定义、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地名与品牌融合研究价值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经深入讨论,与会专家认为:
地名经济,是地域经济运行的一种模式。
具体而言,是指在地域经济运行中,有意识、主动地挖掘和开发附着于地名的特色价值因素,调整经济结构与支柱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从而推动地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华如兴教授指出,确有这样的地名,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特色的、值得挖掘开发的潜在市场价值因素,具体包括历史、文化、民俗等积淀。良好的地理与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标产品,既涵盖已获认证的地标农产品,也包括尚未纳入认证体系的工业品及服务;以及其他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市场价值潜力。
会议认为,地名经济研究可有效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比如,减少同质化无序竞争;推动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康养等服务产业提质增效;以高质量供给引导和扩大消费,提高宏观消费率,增加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东、中、西部经济平衡发展,支持地域创新园区建设等。
中国地名学会发布“地名经济”基本定义,为推动地名与经济、品牌等多领域交叉研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实践参考。
中国地名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晓东、范正利,学会副秘书长李坤阳等参加研讨活动。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版权所有:中国地名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