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围绕『五度』提升乡村地名影响力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236615次 更新时间:2023-10-21

穆彩霞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民政局按照民政部部署和省市要求,有效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以“密度+广度+深度+热度+强度”为重点,大力加强乡村地名管理,纵深推动优秀乡村地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工作有密度。博山区民政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重视和财政部门资金支持,投资100余万元,更新道路地名标志600余处,统一设计制作村碑、选取天然石材雕刻,全区202个农村居民点地名标志设置实现全覆盖。在全面摸清地名资源的基础上,用二维码电子标牌体现乡村地名的形、音、义、位和承载的历史、地理以及乡土文化内涵等信息。群众及游客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获知村庄历史、村名来历、传说故事、特色产品、旅游景点等信息,实现了乡村地名资料的可视化、数字化。

宣传有广度。博山区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组织1500余名区直相关业务部门和各镇(街道)、村(社区)参与《地名管理条例》知识答题。印制2000份《地名管理服务指南》,提升人民群众对地名命名和地名服务工作的知晓率。在山头街道、石马镇、白塔镇建设地名文化主题公园,在八陡镇建设“老街”地名文化主题展示区,结合村史馆镇建设乡村地名博物馆。打造“池上幽幽谷”“颜神古镇”“岱北乡村振兴馆”等文旅与地名融合项目,提升乡村地名的影响力。

服务有深度。博山区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选取70多个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历史地名,融入陶琉文化元素,建成150平方米的地名文化墙,实现了陶瓷文化传承与地名文化保护的融合。设计开发“博善地名”信息平台,将博山区10个镇(街道)和202个乡村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以及每个地理实体的全景图像导入平台,实现全区所有农村居民点“地名概况扫码阅读”“地名文化网上云游”,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品牌有热度。博山区借助“淄博烧烤”的“撬动效应”,打造“红叶柿岩”“陶琉大观园”“大街”等城市名片,助力“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建设,推广“源泉猕猴桃”“五福峪地瓜”“蕉庄烧饼”等乡土品牌,地名文化赋能乡村产品销售,乡村产品销售带动地名文化传播。

联动有强度。博山区深入分析乡村地名管理的已有基础和现实需求,积极对标先进,建立了实地调研、协商动议、村民决定等制度机制,以及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机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将乡村地名命名更名的相关程序规定写入村规民约,较好地发挥了制度机制在乡村地名管理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开展地名标志巡查,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地名标志及时维修,完好无损。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