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研究 > 传承保护
陕西省西安市 以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升地名管理科学化
作者:朱 昱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172660次 更新时间:2023-11-20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契机,以规范化、标准化专项行动为抓手,在完善管理体制、加快标准建设、保护地名文化等方面持续探索,不断提升地名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完善体制机制    夯实工作基础

       不断健全管理体制。西安市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地名委员会,市地名委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文旅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新《条例》颁布实施后,依据管理职责,及时调整补充成员单位,指导各区县建立协调机构。经过多年运行,建立了日常动态及时沟通、重大事项及时请示、年度工作定期汇报的地名管理制度,形成了“民政部门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和区县分级分类负责”的地名管理体制。由于地名管理机制相对健全、体制运行顺畅,因此在建筑物命名审批移交、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地名突发舆情处理等方面实现了科学高效、平稳有序。

       持续完善法规制度。近年来,西安市先后研究出台《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提出了命名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开展的工作要求,对命名规则和程序、通名适用范围进行了细化。研究出台《西安市建筑物命名管理办法》,为建筑物命名审批和业务移交打下了制度基础。新《条例》颁布实施后,及时下发《进一步做好全市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公告的通知》,牵头拟制《西安市轨道交通车站命名规则》,补齐了地名备案公告、地铁车站命名等政策短板。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全市地名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丰富地名产生机制。地名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在地名命名上,西安市坚持专家智库引领和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2003年,西安市民政局指导成立了西安市地名协会,协会运行二十年来,先后吸纳地名、历史、规划、非遗等各类专家近百名,地名专家在拟制命名方案、地名评估评审、文化保护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地名工作,结合新《条例》宣贯,下发《关于在道路命名中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通知》,对群众意见征求、收集、采纳作出明确要求,体现地名管理基层民主。今年命名的“橘井巷”“泉香路”等地名均来自群众意见。

突出标准建设    提升规范化水平

       坚持命名流程标准化。经过不断优化调整,西安市地名命名已形成实地踏勘、建议征集、拟订方案、两级公示、征求意见、专家论证、会议研究、备案公告的规范化流程,每个环节有规范、每项工作有标准、具体落实有时限。与此同时,西安市民政局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与专家评审,提高了地名命名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时效性。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共命名地名450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推动标志设立规范化。地名标志是地名的重要载体和城市名片,近年来,参照《地名标志》等国标、行标,西安市对全市道路街巷地名标志的设置规则、制作和安装进行系统规范,撷取中国古典建筑“雀替”形式与窗格元素,打造了传承和反映西安历史建筑文化特点的城区路牌形制,体现了千年古都大气素雅、古朴庄重的城市特质。同时,启动了《地名标志设置规范 道路街巷》西安市地方标准制定工作,持续加快推进西安市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特色化、常态化“五化”建设。

       实现地名拼写规范化。西安市将地名拼写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纳入全市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方案,严格遵守国际规范和国家法规规定,全面采用“汉字+汉语拼音”的地名书写拼写方式,坚决杜绝地名拼写译写中的英语或外文倾向。以举办“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制订了“全面更换、重新喷漆、人工扣字”等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开展整治不规范地名标志工作,通过最小的财政成本完成了路牌英文译写清除工作,不但规范了地名拼写、彰显了文化自信,又服务了对外交流交往。

做好宣传保护    打造古城特色地名文化


       抓好《条例》宣贯,提高地名工作知晓率。新《条例》颁布后,西安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向市政府汇报《条例》的主要精神、重要意义、工作要求和落实措施,主动争取领导重视、强力推进落实。以西安市地名委名义制发通知,对《条例》宣贯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作宣传展板、各类宣传品,在市级四大班子及区县、开发区驻地巡回宣展发放,取得良好成效。委托地名协会以进机关、进院校、进村居等多种途径,开展《条例》系列宣讲活动,提高《条例》知晓率。按照“统筹规划、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西安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认定工作,召开了“西安市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场发布暨工作交流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丰富宣传形式,增进地名文化认同感。西安市民政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西安地名中承载的文化背景、故事内涵、时代特色与城市变迁等为切入点,拍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建筑类”“文史类”等门类的地名文化视频,多元化、深层次地呈现西安市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地名资源进行创意产品开发,探索发展地名文化创意产业。

       用好工作试点,实现乡村地名新发展。西安市民政局在周至县试点“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工作,深入做好乡村地名命名、设标、采集、上图,指导制定《周至县乡村地名管理办法》,建立乡村地名“村组拟名、乡镇审核、县级审批”三级管理制度,拟制148条符合地方特色的乡村道路命名方案。将地名标志设置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设置特色乡村地名标志200余个。以集中采集的居民点、路街巷、乡村旅游景点等乡村地名为“锚点”,引导群众自主采集上传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等惠农助农兴趣点,方便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长安区探索开展“乡贤讲地名”系列活动,邀请乡贤围绕乡村地名中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讲好地名故事,守护乡愁记忆。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